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百科知識 > 百科知識1 >

杜莎夫人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本文内容:

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創建人杜莎夫人,一生經歷有如200年來獲制蠟像的名人般充滿傳奇色彩。從管家的女兒到皇室教師,從塑像制作大師到孜孜不倦的事業女性,從逃過斷頭臺厄運到為昔日的皇室友人制作死亡面具,杜莎夫人的傳奇一生儼如一部好萊塢巨著。時至今日,這兩尊蠟像仍在倫敦總部杜莎夫人蠟像館展出。
中文名 杜莎夫人 外文名 Madame Tussaud 國   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761年 逝世日期 1850年 職    業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創建人
目錄
1 個人履歷
2 後世影響
個人履歷
杜莎夫人(Madame Tussaud,1761年-1850年),原名瑪麗·格勞舒茲,杜莎夫人蠟像館創辦人。
杜莎夫人生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。1767年,在父親陣亡於法國普魯士戰役之後兩個月後,她隨其母親的雇主前往巴黎,並在擅長蠟塑的醫學家及物理學家柯提斯(Philippe Curtius,又譯菲力·歌德施)家做女管家,這其間柯提斯教會了她蠟塑的工藝。
杜莎夫人在1777年為伏爾泰創作了她的第一尊蠟像,那一段時間她也為其他著名人士制作蠟像,包括盧梭、本傑明·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等。在法國大革命期間,她在眾多受害者的屍體堆中尋找被斬首的頭顱,為它們制作面模。柯提斯在1794年去世,並將他的蠟制品收藏全部轉給杜莎夫人。1802年,杜莎夫人到了倫敦,後來拿破侖戰爭的緣故使她無法回到法國,於是杜莎夫人帶著她的蠟制品遊遍大不列顛和愛爾蘭。1835年,她在倫敦貝克街(Baker Street)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展覽。
後世影響
瑪麗在制作蠟像方面很快便鋒芒畢露,廣受賞識。她為哥德施於巴黎蠟像館所作的塑像得到空前成功,各界好評如潮,並獲得法王路易十六及瑪莉皇後垂青邀請入宮。在凡爾賽宮的9年日子中,杜莎夫人負責路易十六王妹的藝術教育,而她亦很享受宮廷的璀璨生活。當時法國正醞釀爆發大革命,政局動蕩。哥德施恐形勢不妙,於是急召瑪麗返回巴黎。獲釋後,瑪麗的勇氣迅即受到考驗,她被迫為死去的皇室雇主法王路易十六、其他宮廷好友制作死亡面具。部份面具保存至今,並在倫敦總館內展出。杜莎夫人的遠見惠及今日,她所創立的蠟像館經過200多年的變遷,仍然屹立不倒,讓公眾繼續與心儀的名人接觸。杜莎夫人於1850年逝世,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永遠長存。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Apr-08 04:49pm (UTC +8)
栏目列表